• WAP手机版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文学天地

《写给海日汗的21封信》节选(8)

时间:2017/5/14 16:07:23  作者:  来源:  查看:1356  评论:0
内容摘要:  之后,古海又时时转为古陆,升升沉沉,忽湿忽干;物换星移,忽暖忽寒。这一片土地因而得以累积了无数的生物化石,从三叶虫到珊瑚,从恐龙到三趾马到大角鹿,完完整整地记录了地球古生物演进的生命史。对于学者们来说,这是一处天然的博物馆,也是研究古生物的圣地。  而我们人类最初的踪迹又在何处呢?  海日汗,你可能常常会听见或者读...

  之后,古海又时时转为古陆,升升沉沉,忽湿忽干;物换星移,忽暖忽寒。这一片土地因而得以累积了无数的生物化石,从三叶虫到珊瑚,从恐龙到三趾马到大角鹿,完完整整地记录了地球古生物演进的生命史。对于学者们来说,这是一处天然的博物馆,也是研究古生物的圣地。

  而我们人类最初的踪迹又在何处呢?

  海日汗,你可能常常会听见或者读到这样的一句话——

  “沿着河边走去……”

  是的,海日汗,如果要去追寻人类最初的踪迹,我们总是要沿着河边慢慢走去。

  我会想念那一条河,萨拉乌素。

  我也想念河岸上那一汪又一汪的泉眼,和在泉眼深处应和着我们的呼喊而翻腾不已的记忆。

  那该是多深又多么长久的累积?

  海日汗,现在有了网络通讯,我写给你的信会比“朝发夕至”还要迅速。可是,在每一封信里,我所取得的经验,乃至于想要向你描述的种种感觉,却还是必得要先经过漫长的跋涉与等待,必得要先将自身安安静静地伫立于无垠旷野,才有可能说出来的吧?

  这个世界如今是走得越来越快了,我不知道你会怎样去走你的路,而我多么希望,你能不要太慌忙。

  海日汗,在我们的生命深处,有些记忆的累积与速度无关。请你一定要记住,海日汗。

  祝福。

  慕蓉  2008年8月11日

  4  时与光

  那个时候,世界那么新,时间又那么长,

  对于初民来说,要如何来安顿自己呢?

  海日汗:

  我的前几封信,想你应该都已收到了吧。

  在这封信里,随着文字,会有几张小小的插图,有点像是在看图说故事了。

  其实,我真正想跟你说的,是我的心情。

  先从公元二○○○年的秋天说起。

  那一阵子,我人在内蒙古阿拉善盟的北边。有天清晨,车停在戈壁滩上稍作休息,我走下车来活动一下,才刚在几步之外站定,准备往四周观看的时候,赫然发现,就在我视线的正前方,圆圆滚滚面对着我的,刚好就是一轮金红色的初升的旭日。

  旭日初升,金红温润。

  在我眼前,天空是以万里又万里的距离来向周围无限扩展的,而且没有一丝云彩,纯粹是一色的灰蓝;在它之下的戈壁滩,也是以万里又万里的距离往远处不断延伸的,并且除了无数大大小小的砾石之外,也没有一株看得见的草木,整片灰黄的大地上,只有些砾石发出带着金属质地的碎裂的反光。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在这片巨大无比又空旷无比的空间里,只有一轮圆到不能再圆的红太阳,端端正正地悬挂在平到不能再平的地平线上……

  这就是第一张图:

  可是,海日汗,此刻我以平面的图像呈现给你的,几乎就是幼儿园的孩子画出来的画面,并且笔触还没有幼儿的稚拙之趣,太呆板了。

  所以,我要在这张图里再加上一个小小的黑点,向你标明我当时所处的位置,或许,你就比较能设身处地去感受到我心中的震撼了。(

  虽然,我所标示的这个黑点,对照实际的比例,恐怕还不够细小。 )

  这就是第二张图:

  当时的我,与周遭天地的比例,甚至渺小到不如蝼蚁。而眼前的太阳如此温润、温暖,甚至好像有着呼吸有着表情,吸引住我所有的注意力,到了最后,一切都退下、淡出,整个空间里只剩下它与我互相对视……

  这段时间也许只有一两分钟,但是又恍如一世。

  当旭日的颜色从原本温和的金红变成刺目的炽白之时,我的眼睛当然就不得不避开了,可是,我的心里还在不断地反复着一句话:

  “原来,世界就是这样开始的!”

  原来,世界就是这样开始的。

  是的,海日汗,在初民的眼前,在初民的心中,日复一日,世界就是从这样巨大而又单纯的画面不断开始,而所有的崇拜和依赖也由此慢慢萌发。

  那个时候,世界那么新,时间又那么长,对于初民来说,要如何来安顿自己呢?

  总得给自己找个支点吧。

  所以,有了第三张图:

  不用任何的解释,我们都能明白,这就是太阳,是给我们光明与温暖的主宰,是我们崇拜与依赖的对象。至于以后有人在圆圈的中间点上一个点,或者刻上拟人式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或者又在圆圈的周围刻上许多长长短短的线条,来象征四射的光芒等等,都是逐渐增加的变化。我们在许多岩画里(

  譬如贺兰山岩画 )都能见到,这不在我今天要说的范围之内。

  海日汗,我今天想说的是另外一种变化,请你看第四张图:

  多么聪明的一个人!他能把太阳的光芒,以如此简单的十字形线条,从中间显现,毋需任何多余的笔触,其实是很不容易的发想。

  简单而又精准,是许多艺术家、文学家甚至科学家想要达到的目标吧。

  甚至诗人 (

  不,我应该说“有些诗人” )也想要如此完成他的一首诗。

  而诗总是从诗中再生发的。

  有一个更聪明的人出现了。他看见了第四张图,但是,他觉得这张图只能说明太阳存在的一种静态的形象,而在真正的本质上,太阳其实是不断在移动着的,这“移动”本身,要如何表达呢?

  于是,有了第五张图:

  是的,海日汗,他只是将圆周的边缘擦去了四个小段而已,这个太阳就动起来了,很了不起吧?

  另外,我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个人的作品,( 如果是的话,就更了不起了。 ) 我只知道还有另外一张图,转动的方向刚好相反。

  这就是第六张图:

  我的深研萨满教文化的朋友尼玛,他告诉我说,在蒙古的萨满教里,第五张和第六张图里的形象,除了代表太阳和月亮之外,也分别代表父亲与母亲。

  我听了深受感动,觉得很欢喜。所以,在去学校里演讲的时候,偶尔会把这两个图形画在黑板上,当作送给在场同学们的礼物。

  有一次,一位朋友警告我说:

  “可是,席慕蓉,这两个符号我在两河流域的文物里也见到过……”

  我明白他的好意,意思是说我别太张狂,把什么好的东西都收揽进我的“关于蒙古高原”的写作或者演讲里面去。

  可是,海日汗,我从来不敢认为这些是蒙古高原所独有的。我想要表达的只是,当许多古老的文化都已经成为书面的记录之时,在今天的蒙古高原之上,它们其中有些精华还活在牧民的信仰里。

  无论如何去回溯,我们其实永远不能清晰重现那些曾经何等熙熙攘攘互相擦撞过的古老文化,以及那些众多的此消彼长的古老民族所留下的踪迹。

  随便翻开任何一本有关于欧亚草原文化的历史著作,其中文化面貌的色彩缤纷以及传播途径的错综复杂,真是令人难以想象啊!就像是第一次置身于纽约或者东京的繁华地段的目眩神迷一样,只不过是当年的路程更遥远一些,而动作更缓慢一些而已。

上一页1234567891011下一页

相关评论
台湾早报|关于我们|免责条款|版权申明|法律顾问|广告服务
新ICP备13001359号-2